近年來,陜西省咸陽市全面推進林長制,全市共設林長3745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四級林長制全覆蓋,年均完成營造林50余萬畝,綠化道路720公里,建設綠色家園示范村119個。2021年,咸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綜合評定,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工作交流座談會在咸陽市成功召開。
走進位于咸陽中部旱塬的三原縣陵前鎮肖家村,淡粉色的櫻桃花迎春開放。據陵前鎮政府干部花干介紹,陵前鎮作為果業大鎮正進一步做大做優雜果產業,去年僅肖家村就新增櫻桃等雜果經濟林2000畝,不僅扮綠了村莊,也拓寬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
當前,咸陽市加快推進“北部山地森林化、中部旱塬果林化、南部平原園林化”綠化戰略,以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森林鄉村建設工程、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等為抓手,推進國土增綠。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8.81%,活立木蓄積量達1452萬立方米,濕地保護率達39.69%。
“增綠”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管綠”實現提質增效?咸陽市林業局介紹,咸陽市以連片山場為網格,劃定全覆蓋、網絡化的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區,把全市3745個林長責任全部落實到山頭地塊。全市建立起192支2288人的森林消防隊伍,落實了3620名基層護林員,實現“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咸陽市還廣泛應用遙感、gis等技術手段,常態化開展森林資源補充調查、林地變更調查、公益林和天然林監測,實行資源數據動態調整,全面實現了森林資源“一張圖”管理、“一個體系”監測,構建了“一套數據”評價體系,資源保護與開發矛盾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禮泉縣叱干鎮東相虎村利用村上近800畝林地的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產業,在林下散養無抗雞3萬余只,利用電商等渠道銷售,村民通過入股、務工等形式參與其中,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150萬元,共分紅13.65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咸陽市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堅持做好“用綠”文章。咸陽市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67個,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產業,年產值1.23億元。2021年3月,咸陽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啟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依托中國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團隊,對全市森林資源碳匯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全市森林資源碳儲量達6948萬噸,林業碳匯交易前景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