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際視野看中國未來苗木產業的發展
發布者: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苗木分會 發布日期:2014-09-03 點擊次數:3250042
苗木,又稱樹苗,是園林景觀所用的栽植材料。具有完整的苗干和根系,苗圃中培育的樹苗,不論年齡大小,在未出圃前都稱為苗木。苗木是園林景觀應用中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物質保障,優質苗木更是園藝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證。
1.當前我國園林景觀苗木產業發展的現狀
1.1 園林景觀苗木產品的生產區域差距大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苗木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嶄新的局面。而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化學技術等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又為我國的苗木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由于我國地理環境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土壤、氣候、水文等條件都影響著苗木的生存和生長。這也是導致我國的苗木產品生產區域之間差距大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的苗木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和豫冀魯地區。例如浙江、廣東等地,尤其像浙江的蕭山、山東的濟寧等地,都是我國最著名的苗木之鄉。但是同這些地區相比較而言,我國北方的苗木產業的發展卻比較慢,并且苗木的種類也較少。這主要是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限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
1.2 園林景觀苗木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不合理
當前我國的苗木產業整體的發展水平還較低,機械化程度低,起苗機、耕作機、噴滴灌等設備應用少,苗圃作業主要依賴人力。設施化程度低,以蔭棚、塑料棚等為主,環境可控程度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市場外延后,運輸半徑擴大,成本增加。物流落后,物流還停滯在 20世紀90年代初水平,運輸過程中對苗木質量損害較大。
1.3 園林景觀苗木的多樣性不足
當前我國的苗木生產在苗木的多樣性方面逐漸體現出了弱勢。這主要表現在我國的苗圃建設和管理方面。一方面,苗圃中的苗木多數都是同一品種,并且普遍比較缺乏特色。產品結構方面,苗多花少,適銷對路、特色產品少,“大路貨”多,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結構性過剩仍較突出。當前綠化苗木仍然存在結構性過剩,從品種上看,喬木苗苗圃存量過大,特別是木蘭科、山杜英、馬褂木等仍過剩;從產品類型上看,低品質苗銷售困難;從分布區域和經營主體上看,新發展區域、新企業、新農戶苗木積壓較為普遍。另一方面,苗木產業本身就是一項高成本、高收入和高風險的產業。只有保證苗木的質量,并且選擇品種特殊的苗木,才能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苗木生產的多樣性已經逐漸成為當前我國的苗木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1.4 自主創新能力弱
種質資源研究與開發滯后,研究開發少,重要種質資源庫構建工作亟待加強;苗木新品種依賴引進;品種創新的機制亟待健全,現在的科研項目多要求三年結題,結題后往往不再繼續支持,品種研發缺乏長期扶持;植物新品種的侵權事件時有發生,育種者的權益、知識產權等得不到有效保護,企業不愿投入,品種創新積極性不高。
2.對我國苗木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
2.1 發展機遇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美麗中國”被提到重點層面,生態建設成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這將進一步擴大園林景觀苗木市場的總需求。與此同時,中央擴大內需措施將給園林景觀苗木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家庭園藝產品消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近幾年庭院植物、“三臺”園藝、中高檔盆花、鮮切花等產品的消費量穩步增長。
2.2 加強園藝苗木基地建設
加強園藝苗木基地建設,使我國園林景觀苗木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由于苗木基地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苗木,瑞典、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苗木基地的規模都很大,且實施的集約化經營,用最少的人力資源和先進的生產設備生產高質量的苗木。而我國種苗基地分布面廣,隸屬關系復雜,面積大小不等,且設施設備比較簡陋,育苗生產大都是原始的手工作業。因此我國在園林景觀苗木基地建設方面應先對全國的苗木基地進行重組,兼并。以優勢苗圃為龍頭,逐步擴大龍頭企業的經營規模,集中力量建立—批現代化種苗示范基地和中心苗圃。國外的成功經驗還表明,應用設施技術及其配套設備開展園藝苗木的工廠化選育與規模化生產,是迅速而又全面提高園藝苗木產量和質量的有效途徑。建設種質資源庫,構建品種創新平臺。加強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加快國外新品種及其配套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2.3 加快推進園林景觀苗木生產銷售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國外許多苗圃育苗數量、品種和質量標準,都是根據用戶的需要而定,全部采用訂單性生產,育苗按計劃安排。而目前我國的園林景觀育苗生產與國外園藝業相比有著很大的盲目性,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學習國外管理經驗,加強苗宏觀指導,苗木生產部門按需定向培育,用市場信息指導苗木的生產,同時還可以按照全國苗木網絡建設的統一標準和要求,加強苗木信息網絡建設,使苗木產供求信息實現共享。加強與國外展覽公司合作,引進高水平的園藝展,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完善物流體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苗木產業的競爭力。當前我國的苗木生產技術還不夠專業和規范。相信未來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其他各項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之下,我國的苗木產業也將會實現生產技術的專業化和規范化。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對生產過程中采用的技術、設備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實現我國苗木產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2.4 努力實現園林景觀苗木經營的規模化
園林景觀苗木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只有依靠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才能培養出優質的苗木。而我國育苗時苗木參差不齊,尤其是容器育苗。在容器育苗技術方面國外許多國家基本上實現了育苗容器化,且全部使用容器苗裝播作業線生產容器苗。我國容器苗雖然起步不算太晚,但發展較緩慢。目前生產中大規模應用的容器為塑料薄膜袋,這種容器的最大的優點就是成本低,適用于百日苗,但是遇到培育苗木時間較長,木質化程度高的苗木容易產生窩根,且容器極易破碎,不利于機械化作業。由于我國的勞動力價格較低,很多苗圃不顧苗木的質量,不愿意使用這些高新的技術已增加自己的成本。所以在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的同時要規范我國苗圃的生產,取締或合并一些規模較小,設備簡陋的苗圃,建立相關的非政府組織引導這些苗圃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在市場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之下,產業將會實現規模化的經營模式。苗木產業不斷摸索出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并根據產業自身的特點,建立最合理的規模化經營模式。實現生產、經營、銷售渠道的規模化,這也是我國苗木產業的必然發展趨勢。加大對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的支持,強化行業的組織、引導、協調、服務功能。加強花卉協會自身建設,著力提升協會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能力。組織開展產業預警、標準制定、品牌創建等工作。
3.總結
今后園林景觀苗木業的發展重點應放在產業提升上面,制定相關政策,加大種子種苗業、設施栽培、標準化技術推廣、市場拓展、社會化服務等政策扶持,推動園林景觀苗木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苗木產業將會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為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石迎.我國園林苗圃生產現狀及發展策略現代農業科技。
[摘自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苗木分會]
--來源:【www.shuixi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