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產業一路高歌 苗木市場喜憂參半
發布者:文樺 翁靈巍 發布日期:2004-02-25 點擊次數:1094094
前言:韓正市長在國家園林城市授牌儀式上說:“把建成國家園林城市作為新的起點和新的動力,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經過幾個三年的努力,在2010年前建成生態型城市的體系框架,力爭早日把上海建成生態城市。”

上海苗木市場發展態勢研討會
(本網供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專稿)園林在線2月9日消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上海多年來對于綠化建設的不懈努力終于使其在2003年一舉摘下“國家園林城市”稱號。面對這一寶貴榮譽,上海并沒有停止前進步伐,而是準確地抓住“苗木市場”這個關鍵詞來做大文章,以更為勃發的姿態、更為科學的理念、更為寬廣的胸懷朝著生態城市挺進。這是筆者昨天(8日)在上海苗木市場發展態勢研討會上最為深刻的感觸。
此次研討會由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主辦,上海誠培信苗木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承辦。上海綠化管理局副局長王孝泓,上海綠化管理局副局長陳敏,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誠培信企業董事長劉振元,上海誠培信苗木配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錫寶,上海市政府發改委市場經濟和所有制處處長耿鴻福以及相關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上海市綠化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吳軍、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由文輝、上海綠化指導站站長傅微楠等到會并發言,研討會由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秘書長許衛星主持。
上海近50年來為綠化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努力。自1998年以來,上海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綠地128塊,4公頃以上公共綠地8塊。5年時間里,上海綠化建設的總量超過了建國以來的建設總和。截至去年底,上海城市綠地率達到32.1%,綠化覆蓋率達到35.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9.16平方米,三項主要指標均已全面超過國家園林城市的基本標準。在新出臺的《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將建設69個綠化項目,資金投入多達212億,平均每年投入約70億。
苗木做為園林綠化的重要元素,為上海的綠化建設和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綠化建設的一路高歌帶來了苗木市場的日益繁榮,而世博會和2010年的生態城市體系框架等題材更是為苗木市場創造了豐富的想像空間,也引發了研討會上代表們對苗木市場深層次的思考。
專家學者們充分肯定了苗木市場的發展前景。上海市綠化管理局副局長陳敏在題為《苗木生產及其產業化》的報告中分析苗木產業發展得益于三點:以城市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建設成為苗木發展的推進器;WTO、申奧、申博成功和西部開發戰略實施成為苗木發展的催化劑;解決三農問題成為苗木發展的加速器。伴隨著綠化建設,對苗木的需求總量激增,大量苗木涌進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到2002年三年中,上海市種植的各類喬木達到612萬株,2002年比2001年喬木用苗量猛增了2.25倍。
與此同時,不少專家也提出苗木市場是“前景看好,現狀堪憂”。目前,苗木市場存在的無序狀況主要表現在:一、暗箱操作滋生腐敗;二、虛假信息泛濫;三、市場判斷不足,導致盲目生產;四、供需阻隔,價格無序;五、以次充好、以無充有,缺乏信用;六、資金結算、相互拖欠。上海市綠化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吳軍在題為《園林的明天呼喚成熟的苗圃》的報告中也強調說,一些苗商在生產的過程中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導致苗木質量參差不齊,苗木主干彎曲不直;苗木品種不夠豐富,跟不上城市綠化的需求腳步;不少苗圃中大樹儲備不足,造成自然資源的人力破壞。
面對種種問題和不足,專家學者紛紛解囊獻策,他們指出上海今后五年苗木發展重點將是攻克適合城市生長條件的色葉植物、花灌木、開花地被和宿根花卉品種的培育和推廣,低成本養護型綠地的理念也將被逐步引進。建議苗圃經營者提高創新能力,應主動走出去,了解當今先進的苗圃生產經營管理的理念、技術和方法,同時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打造信息流通的平臺。通過一些具體的措施使苗木市場走上更為積極、健康、有序的軌道,成為上海綠化建設強有力的后盾。

上海苗木市場發展態勢研討會
--來源:【園林在線】